气温升高蚊虫繁殖高峰期!如何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?

来源:欧宝全站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9:58:05

  春季历来是蚊媒传染病高发时段,随气温逐步回升,重庆市綦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5年8月4日发布健康倡议书,呼吁全市市民通过清理积水、消灭蚊虫等措施预防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。这两种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呈现传播范围扩大趋势,2024年我国报告登革热病例较2023年增长12.3%,防控形势不容乐观。

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由蚊媒携带病毒传播,患者通常呈现突发高热、关节肌肉疼痛、皮疹等典型症状。医学检验测试的数据显示, adult患者潜伏期多为3-14天,儿童感染后症状往往更为严重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种疾病均无特效治疗药物,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疗法,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成为防控关键。

  本次倡议的核心措施聚焦于蚊虫孳生地治理。据重庆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,城区85%的伊蚊幼虫源自居民区内的小型积水容器。倡议书明确要求市民定期清理阳台花盆托盘、屋顶排水沟等积水区域,家用水生植物需每3-5天彻底换水并冲洗容器内壁。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,可使家庭周边 mosquito密度降低60%以上。

  对于难以清理的积水环境,健康教育专家建议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。例如地下室集水井可投放缓释灭蚊剂,废弃轮胎需钻孔排水或存放于室内。某社区试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系统化环境整治坚持3个月后,蚊虫叮咬投诉量下降72%,验证了源头治理的有效性。

  个人防护方面,倡议书提醒市民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物,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产品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,早上7-9点和下午17-19点是伊蚊活动高峰时段,此时间段应减少在公园、绿化带等mosquito密集区域逗留。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电蚊拍等物理工具灭蚊,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。

  医疗机构同步强化了病例监测系统。重庆市卫健委要求各级医院对发热伴关节痛患者进行“两热”筛查,24小时内完成疑似病例报告。区疾控中心蚊虫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5年7月辖区布雷图指数已达12,超过5的预警阈值,提示存在局部暴发风险。

  为确保倡议落实效果,綦江区将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。各街道办组织志愿者每周会进行公共区域清理,物业公司需对地下车库集水井等重点区域建立消杀台账。区爱卫办将联合第三方机构进行暗访检查,检查结果与文明单位评选挂钩,形成制度约束。

  专业人士特别指出,蚊媒传染病防控需形成社会合力。某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:“一只雌蚊可产卵300枚,若不及时清理积水,两周内就能形成蚊虫孳生 chain。”这种指数级增长特性,使得防控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个家庭、每个细节。

  倡议书还附带了简明的鉴别指南:登革热患者常出现“三红征”(颜面、颈部、胸部潮红),基孔肯雅热则以剧烈关节痛为突出表现。有疫区旅居史者出现相关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,为早期诊断争取时间。

  当前正值蚊虫繁殖旺季,綦江区疾控中心已启动应急监测机制,在各社区设置诱蚊灯,每周公布蚊虫密度数据。这份凝聚专业智慧的健康倡议,既是对市民健康的守护,也是对公共卫生体系治理能力的检验。正如倡议书中所强调:“任何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”,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,才能构筑起抵御蚊媒传染病的坚固屏障。您认为在日常生活中,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蚊虫孳生地需要非常关注?



最新文章

欧宝全站app | 技术支持:欧宝电竞下载 | 免责声明 | 皖ICP备17020059号-1 | 网站地图